2007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由楚雄州妇联组织的首届楚雄“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揭晓,楚雄电视台《民情直通车》栏目女记者徐虹榜上有名。同年5月,

  在母亲节前,徐虹又在云南省妇联和云南电视台联合组织的全省“十大感人母亲”的评选中,从200多名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十大感人母亲”的殊荣。这

  与其说是对她作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母亲的赞誉,毋宁说是对她作为一名女性记者对社会弱势群体倾注的那一份爱的褒扬。 
 
爱他人 助弱者
  作为《民情直通车》栏目的一名记者,徐虹时刻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始终认真对待,并且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体现了一名记者的良心和责任,也体现了媒体的宗旨和公信度。 
  2002年10月的一天,家住楚雄市紫溪山母掌村的郎开积背着一个大挎篮在州医院门前焦急万分地走来走去,篮子里不时传来凄厉的哭叫声,周围的群众很是诧异,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全身裹满纱布的小姑娘——小燕琼,被滚烫的猪食严重烫伤,因家贫无钱医治……郎开积一脸悲痛,边流泪边向路人求助。刚要下班的徐虹得知此事后便赶往医院。后来,在她的协调下,楚雄州人民医院立即为小燕琼换药,并办理了住院手续。徐虹采访回来后,顾不得吃饭,便立即编制并播出了消息《救救小燕琼》。第二天,一些企业的相关人员便主动打来电话,过问此事,在徐虹的协调下,社会各方积极为小燕琼捐款3000多元,使小燕琼得以及时治疗,半个多月后,小燕琼康复出院。郎开积带着女儿来到楚雄电视台,满怀感激地送上了一面写有“荧屏真情 爱心无限”的锦旗,并一再请求要徐虹答应做女儿的干妈,徐虹也欣然认下了这门亲戚。以后,每逢过年,郎开积便带着一双儿女、拎着一些自家栽种的瓜豆和玉米等土产来拜访,每次来,徐虹总是热情接待,临走都要给孩子们一些学习的费用,遇到过年,徐虹还给两个小孩各自100元的压岁钱。8年了,这种关系一直在延续、加深。 
  每年8月份,许多贫困生都会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民情直通车》栏目求助,看着一双双充满渴望而又隐含着一丝自卑和伤心眼神的眼睛,徐虹的心在颤抖,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从登记、了解贫困生家庭和学习情况,到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她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采访报道和四处呼吁救助贫困生这一工作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考取浙江大学而家庭贫寒的武定贫困生杨立才、考取云南民族大学而父母双亡的李天艳和考取沈阳建筑学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而父亲分别病重和去世、家庭困难无法凑齐学费的王丽萍和鲁正萍都分别获得了5000—9000元的资助,而且,在徐虹的联系下,有一些好心人直到如今还对这些贫困生每个学期进行500到3000元的资助。 
  当看着这些贫困生手握一笔笔爱心捐助款,带着感激的泪花踏上奔赴大学的征途时,徐虹的内心充满了宽慰、轻松和喜悦。 
  此外,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记者,徐虹始终将目光对准那些弱势群体。2009年5月,徐虹接到姚安20岁的年轻女子刘梦馨打来的求助电话,她说,她患了严重的肾功衰,活不了几天,家里负债累累,看到父母心力交瘁,自己很难过,希望电视台能帮一把,而且她说,她希望死后捐赠遗体。知道这情况后,徐虹急忙来到了姚安刘梦馨的家,奄奄一息、面色暗淡的刘梦馨眼里升起了希望之光。采访后,徐虹含泪递给刘梦馨100元,表示一定会尽力相助。随后,徐虹又找到了栋川镇镇政府,告知了刘梦馨的情况,镇长当天下午就去到了刘梦馨的家,送去了2000元钱,并表示还将继续发动捐款。徐虹回到台里,又将情况向栏目负责人汇报,并取得支持,随即在栏目内发起捐款,徐虹捐出了200元。同时,又与企业联系,取得支持,并迅速和栏目负责人、主持人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再次来到刘梦馨的家,给她送来了9000多元钱。当刘梦馨和其父母紧紧拉着徐虹的手泪流满面时,徐虹感到的却不仅仅是欣慰,更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许刘梦馨的病不会痊愈,也许刘梦馨将不久于人世,但是,徐虹觉得,要让20岁的青春尽量不要灰暗,要让刘梦馨这个有着爱心、希望捐出遗体帮助他人的年轻女子同样也要感受到社会对她的关心和帮助,在刘梦馨告别这个社会之前,徐虹希望她是含笑而去的。 
  诸如此类的事很多,徐虹总觉得,通过新闻报道,促使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苦,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记者的努力,体现媒体的责任和良知,让整个社会多一份正义、多一份真诚和温暖,她心中就会十分的愉快和欣慰。因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党的宗旨,代表着党的形象。 
  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来,徐虹始终牢记使命和责任,在感动别人、激励别人的同时,她自己也获得了感动和激励。 
  在徐虹看来,一个人的能力犹如一滴甘露,而一旦通过媒体的呼吁引导,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滋润的是千千万万干涸的心田。最重要的是,受助的弱势群体不仅仅物质上得到了援助,而且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们会把自己得到的爱心和关怀回馈给社会。 
    几年来,徐虹策划参加了“救救李华艳”、“白血病少女陷困境 小朱艳亟待你救助”、“瘫痪少年陷困境 谁来助他实现青春的梦想?”、“救助寒门学子杨立才”等活动,积极与企业老板或单位领导联系,通过新闻报道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16万多元,为身处绝境的孤苦老人、残疾人群、四处流浪的少儿和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无钱报到的贫困学子等弱势群体疾呼呐喊,雪中送炭。作为一名女性记者,徐虹始终以一颗真诚、善良和细腻的爱心去倾听、去发现,并竭力为之奔走呼号,排忧解难。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中,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度。 
  爱他人,助弱者,这已成了徐虹的职业习惯,看到不计其数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帮助时,她都会感到母亲般的满足。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情结,王丽萍和鲁正萍两名贫困大学生及一名技校的贫困生至今还和徐虹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她们看来,徐虹给她们的是一个母亲般的温暖。
 

爱工作 敬事业
 

  记者,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尤其电视记者,不仅透支精力、体力,甚至面临着生命危险。因为心中有爱,徐虹坚定地走上了这一条道路,而且走得那么义无反顾,走得那么坚韧执着。 
  2006年8月,在楚雄州开展大规模的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后,一些残余分子借着火把节之机,又窜回到楚雄。在掌握了情况后,徐虹与工商和公安部门密切配合,联手行动,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连续端掉了几个窝点。其中在采访几名河南来的传销人员时,突然一个传销人员转身拿过一个口缸高高举起,恶狠狠地大声吼道:“你罗嗦什么!你相不相信,我把你从窗子里扔下去!反正我现在已经搭进去20多万了,收不回来,我也不活了……”边吼边来抢摄像机,幸好被公安人员及时制止。 
   夜深人静,劳累一天的徐虹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眠,白天采访的一幕不断浮现在眼前:黑心商贩眼露凶光,恶狠狠盯着她,并背着工商人员暗中威胁,要徐虹放明白一点,要是断了他的生财之道,他就要破釜沉舟、白刀见红!也许,这商贩摸准了作为母亲的心,又暗中威胁徐虹说,你放心,你的孩子在哪所学校读书,我会弄清楚的。天下母亲都一样,要说不担心儿子的安全,那是假话,然而,要徐虹向邪恶低头、退缩,那绝不可能。因为她常说,作为记者,责任和使命让她充满勇气和力量。 
  虽然是一名女记者,但当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徐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履行记者的职责。从2003年大姚发生的“7·21”地震到2008年楚雄发生的“8·30”地震;从2008年11月发生的楚雄市“11·02”特大自然灾害,再到2009年7月刚刚发生的姚安“7·09”地震,徐虹总是主动请缨,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采访。在灾区的日子,徐虹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有时要徒步穿越崇山峻岭和泥石流堵断的山路去采访,为了抢时间在第二天就能播出新闻,徐虹常常写稿到凌晨4点多,忙起来的时候,甚至通宵未眠。严重的睡眠不足,让她白天走在路上都在打盹,有次差点摔下山沟。在所有的采访中,让徐虹特别难忘的是参与对楚雄市“11·02”特大自然灾害的报道。11月9日,那天跟随武警楚雄支队官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运送救灾物资到保甸村委会打箐坡村小组,40多公里的山路,平常就很难走,何况当时引发了泥石流,到处是一片荒凉,一边是许多泥沙裹挟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一边是咆哮着水声轰鸣的山箐,没有路,只能是双手撑地,弯腰匍匐前行!一路历尽艰辛!徐虹从未经历过的苦和难、险和惊,都在那天尝了个遍,至今想起都打颤!就在她精疲力竭、呼吸困难之际,一个村民给她找了一根竹子当拐杖,它支撑着走完了最后的艰难路程,这根小竹棍,她一直舍不得丢,每当紧紧地捏着它,就像握着一双温暖的手!从早上8点30分一直走到下午2点40分,才到保甸村委会打箐坡村小组。顾不得喘口气,她和摄像迅速投入了采访。看到武警官兵送来了帐篷和衣被、粮食等急需的物资,正在为痛失家园和亲人悲戚的村民,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他们的眼中闪着泪光,声音哽咽,看着这一切,徐虹内心也浸满了感动的涓涓溪流。 
  由于抢时间、争效率,并具备一名记者敏锐透彻的新闻敏感性和观察力,再加上细心策划、深入采访,细节生动,血肉饱满,每次突发性灾害事件,徐虹在省台和中央台播出的新闻量都较多,如《武警“编外兵”》、《昙华群众挥泪送别子弟兵》和《武警连夜赶赴灾区抗震救灾》、《武警医疗小分队 服务灾区受欢迎》和《打通“生命线”救灾物资陆续运抵灾区》等20多条新闻均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午间新闻》和《军事报道》等栏目播出,反响较大。2010年在抗旱救灾中,徐虹深入基层,来到缺水严重的乡村,深入采访,制作了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心系灾区群众、送水送物资,与群众一起打沙井、共渡难关和各地采取措施、机关干部送水保苗、强化督查、确保救灾物资落实到位,抗旱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等内容的新闻和专题,由于采访细致、细节生动、有点有面,节目播出后,深受好评。其中《挖沙井找水源 解决群众用水难》、《送甘霖渡难关 抓春耕战旱灾》、《旱作育秧新妙招 节水春耕两不误》和《强督查促落实 抗旱灾送温暖》等新闻在省台和中央台播出,有一定影响。 
  在灾区,虽然很苦、也很累,但作为记者,徐虹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因为,她觉得作为一名记者,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应该象战士一样勇敢无畏、冲锋在前,用摄像机、用笔和话筒真实而细微地记录历史、记录那些打动人心的人物和力量。 
 
  爱到深处 无怨尤 
  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余震,奔波在抗震救灾一线;不顾安危,搭乘农用车深入乡村;不惧威胁,一身凛然正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怀揣着信念和使命,穿越风霜和雨雪,徐虹走在星空下,坚定和执着。10余年的记者生涯,徐虹苦并快乐着,很多同学朋友都劝她,40多岁的女人了,也该注意保养保养。是啊,青丝变白发,皱纹上脸颊,韶华虽逝,但徐虹收获了生活丰美的果实,虽苦犹甜。 
   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来,徐虹采访、撰稿的专题片《千里彝山十年歌》荣获省人大好新闻一等奖、州人大好新闻特等奖,连续报道《考生突然昏倒 众人齐心相助》、连续报道《关注流浪儿》和《救救小燕琼》,论文《民生新闻应拓展深度和广度》和《女性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优势》及专题片《山地之舟》、《黑井民居》、《紫溪茶花 紫溪雪》等节目分获云南新闻奖、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学术论文奖一、二、三等奖。 
   10余年来,她每年在楚雄电视台播出新闻300多条、时长6000分钟以上,在云南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长400分钟以上,被楚雄电视台多次评为“明星记者”,连续6年被评为“电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楚雄州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她家被云南省“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领导小组授予“学习型家庭”称号。2004年被评为“打击非法传销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至2008年,被楚雄州广电局党组评为“云岭先锋”工程活动的“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楚雄州委宣传部授予“8·30”地震、“11·02”特大自然灾害救灾抢险新闻宣传的“先进个人”。 
  如今,徐虹虽然从民生新闻的记者转岗到了舆论监督深度报道栏目,当了一名编导,要求更高了,但是记者的本色没有变,如今,她仍然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 
  徐虹常说,她很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这职业让她亲历了许多常人无法经历的事件和场景,让她品尝了艰辛,体味了真诚,也感受到了光荣和自豪、快乐和成功!记者这一职业,让她的生命多了一份厚重和精彩;也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徐虹,一个平凡的女记者,一个独特而优秀的职业女性,因为心中有爱,我们相信她会在自己的人身道路上撑起一片美丽的蓝天。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投诉举报电话:0871-64141426 投诉邮箱:ynjx2013@163.com 

版权所有: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云南记协) 云南省新闻学会
电话:0871-4168212  传真:0871-4141426  滇ICP备:05004575号 公安备案:53010203602020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Free Version